充分“勘探”,实现腔外诊断
即使反复黑便很久,但通过胃镜、肠镜以及影像学摄片等检查手段都未能找到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这是许多小肠肿瘤患者可能存在的尴尬和困惑。小肠虽占整个胃肠道长度的70%-80%,但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仅为胃肠道肿瘤的5%,并且由于一般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不能探及小肠病变,而既往的推进式小肠镜、小肠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胶囊内镜又都因其有着各自的局限,所以,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始终是一个难点。
诊断延时影响生活
近年来,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和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小肠肿瘤得到明确诊断而转入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双气囊小肠镜的诊断率在75%-80%左右,一部分狡猾的病灶仍有可能逃离双气囊小肠镜的“视线”。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传统的做法,如果需要明确诊断并寻求进一步治疗,就只能进行剖腹探查手术。也就意味着要在患者腹部划出一个至少十几厘米的手术切口,然后对腹腔内的消化道进行逐一探查,以求找到病变部位或进一步实施治疗。可是,对于长期便血而出现贫血症状的患者而言,这样的手术无疑是对生命质量的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才能在最短地时间内“揪出”这个隐匿的罪魁祸首显得格外重要。
腔外视角弥补不足
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不仅是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有力的诊断工具。通过采用这类微创的诊疗方案,可以提升诊断效果。专业医师通过在患者腹部切3个直径为0.5厘米-1厘米的小孔,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进行仔细探查,待发现病灶后再将病灶拖出腹腔外进行切除。这一隐匿的“刽子手”终于在腹腔镜下乖乖现形,束手就擒。
腹腔镜能够从小肠腔外的视角对所有小肠进行充分探查,从而弥补双气囊小肠镜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中的不足。另外,对于不易耐受内镜、血管造影等检查的患者,腹腔镜探查比放射性核素等影像学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腹腔镜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可以实施相应手术治疗,这是小肠镜和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所不可能具备的优势。因此,微创技术在小肠肿瘤的诊治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