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靶向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肺癌临床,并且关于靶向药物应对肺癌的种种“奇效”在患者中“越传越神”。不少肺癌病人会问“大夫,听说现在有种药吃了不掉头发又不会呕吐,你赶紧给我用吧,多贵都不怕!”。肿瘤专家近日提示:临床存在大量盲目使用靶向药物现象,其实靶向药物并非适用于每一位肺癌患者,个体使用靶向药物疗效差异也很大,患者应理性对待,治疗前需咨询医生、做基因突变检测等以判断是否适合。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肺癌患者约80%为包括鳞癌、腺癌等在内的非小细胞肺癌,这些患者确诊时有85%左右是中晚期,约75%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根治性治疗机会、常规放化疗的临床效果也不甚理想。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因其具有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的特点,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不少患者都视其为治疗肺癌的一线生机。
然而,恰恰由于靶向治疗是为攻击特异性靶分子而设计,所以须找到合适靶点才能发挥其疗效,而能否在个体患者身上找到合适的“靶”以及能否在采用后控制肿瘤的生长,都是因人而异、因靶而异的。
很多靶向药物已被证明只对部分肿瘤患者较为有效,而剩下的则是微效和无效。肺癌从发病机制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吸烟所致,长期大量吸烟会引起K-ras基因突变,多为鳞癌、小细胞癌,目前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另一类是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多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对这类患者效果明显,可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致癌信号的传输达到控制癌症的效果。因此有无K-ras基因和EGFR基因突变成为影响疗效的最重要因素。
临床条件不同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一样。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依赖于基因突变检测的结果,这样靶向药物才能找到合适的靶点并充分发挥疗效。
研究发现,女性、腺癌、不吸烟、亚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很高,尤其亚裔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0%至40%,高于欧洲患者的10%至15%。因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度敏感,这些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在确诊初期就选用特异靶向药物治疗,以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的药物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我们对肿瘤的认识进一步的加深,开发了越来越多的药物,可能在今后的几年当中会逐步增加,我们可以分为几大类:
第一类是针对血管的,长到成人以后血管不会再长了,成人以后血管也成熟了,肿瘤需要不断的新生血管来提供,所以新生血管是肿瘤的特征。
在靶向药物当中大概有28%是针对这个系统的,所以我们讲进入临床比较快的有几个药物,比如一个是贝伐单抗以外我们还有CT6474;
第三类主要是针对调节系统的,这一类药物大概占到10%多,在目前还没进入临床,以后可能会进来的,第四大类主要是调节癌基因的,总之来讲第四大类在临床上用得很多。
在欧洲,在美洲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而特罗凯在美国做的一些临床,加拿大以及欧洲使用的经验来讲不仅针对黄种人而且对白种人效果也是不错的,这是这两种药物比较大的区别,因此在欧美国家是作为两线和三线治疗的推荐用药,而我们国家这两种药都是作为推荐用药。
易瑞沙和特罗凯是肺癌病人三线治疗的标准,因为它口服比较方便,不需要住院,反应比较小,从这一点来讲是可以的,第二我的感觉如果没有进行选择的情况下疗效和二线化疗处于同一个水平上,第三点要特别强调的如果这个病人到了三线治疗唯一的选择应该是特罗凯和易瑞沙,不主张使用二线化疗药物。第四点如果这个病人经过化疗以后反应很大不能继续化疗了,这个时候选择靶向治疗是比较好的时期。
化疗是要有条件的,需要有体质的要求,比如要有体质的评分,要有身体功能状态的评估,如果这个评估下来体质相对比较差或者有一些合并症,可能对于化疗来讲是相对的禁忌症,最近几年靶向治疗的问世对这一点是比较大的突破,对于一般情况相对差的,特罗凯、易瑞沙这一类的药物由于安全性,耐受性都是非常好的。但是需要强调一点,化疗是一个相同广普的,但是靶向治疗还是有一个特定的获益人群,它的人群有一个特定的,而不是所有的肺癌都适合,这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