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因工作失意、亲人去世、家庭不和或破裂、意外事故等原因引起精神压抑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癌症。
癌症是一种全身消耗性疾病,患者在较长时间内承受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同时癌症目前仍是病死率较高的疾患,一旦罹患癌症,许多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又可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起病情恶化与肿瘤扩散。因此,在肿瘤科的临床工作中,心理因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行心理护理要作好如下几点。
1、熟悉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
对待每一位患者均应热情、诚恳,象亲人一样,给予患者同情与理解。患者在未知情前,要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与家属统一口径,向患者解释病情及做各种治疗要慎重。对知情者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通过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和帮助,使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对个别人患者有时将怒气转移到医护人员身上,我们应容忍、理解、委婉地与其交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
2、转移和分散注意力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癌症的3种主要方法,但这3种方法可产生较严重的毒、副作用。作为医护人员对知情患者可向其讲解放、化疗常识、反应的表现及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改善其负性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爱好,组织患者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如听音乐、下棋和看电视等,转移和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副作用的注意力,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适当做些有氧健身运动
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致使机体产生β-内啡肽,β-内啡肽介导运动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帮助患者赢得社会支持
有调查表明获得较多社会支持的患者在化疗期间焦虑较低。当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主动提供照顾时,可以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起到相互协调、共同面对疾病的作用。此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和朋友的指导,使患者得到家属和社会的关心、理解、尊重和经济方面的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癌症患者大多在治疗效果上不甚理想,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多数病情好转,存活数年甚至十几年,但最终会出现转移或复发,病情再度恶化。此时患者会陷于悲观绝望状态,有些经不起病痛的折磨产生自杀、自伤。有资料表明,癌症患者自杀意念在诊断期约为10%,在复发期为14%,所以护理人员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善于通过患者的言行、举止仔细观察其微妙的心理变化甚至要有预见性。一旦发生意外,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及时抢救。
6、护理人员认真刻苦学习有关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操作
癌症患者往往住院时间长,且行多次放、化疗,因此身体虚弱,治疗操作难以配合。我们在做好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湛的技术操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信任。让患者了解有用的治疗信息,我们可摘录报纸杂志上关于癌症治疗新进展,让患者了解人类征服癌症已有重大突破,帮助患者纠正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的错误观点。同时我们应做到,言行举止掌握分寸,治疗方案胸有成竹,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告诉患者,让患者心中有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达到治疗目的。
7、饮食方面开展饮食疗法
患者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一般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化疗患者,在接受化疗前2h内应避免进食物,同时在治疗后以少量多餐方式,给患者提供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避免太油腻或太甜,防止患者热量摄入不足。建议患者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因工作失意、亲人去世、家庭不和或破裂、意外事故等原因引起精神压抑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癌症。
在起床前后或运动前吃较干的食物,避免同时摄入冷、热的食物,因刺激而引起呕吐。总之,随着护理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不断提高护士的身心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自身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通过心理情绪护理的实施,给患者创造一个优美温馨,情绪愉快的治疗环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